一场波及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正与每一个中国人息息相关。为打赢这次疫情防控战,全国上下携手并肩。2月10日起,企业陆续复工,各行各业开始面对如何阻击疫情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的现实拷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人心齐,泰山移。全国各界都在探索着2020年春节后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两手抓”的切实举措,用实事求是的方法破解这道难题,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出一份力。
在家办公、线上业务成复工常态 消毒是“标配”
当下,减少人员接触,实现在线、在家办公,是可行性较强,同时支持疫情防控的好方法。不少企业已经摸索出一套既保证工作成效,又能减少人员密集接触的办公新模式。
记者从同程集团了解到,目前同程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在家办公,研发团队还上线了“平安日报”系统,便于集团及时了解员工状况,保障员工安全并做好应对措施。对于身处湖北、温州等重点防控地区的员工暂缓返回工作地。
平安集团品牌宣传部总经理陈遥对记者表示,为了保障疫情期间爆发的线上化服务需求,对智慧办公系统进行了扩容升级,以满足30多个业务公司、100多万名员工在线办公的需要,建立起了业务和员工之间的智能化远程通道,内部信息可以高效流转,形成了协作顺畅的数据化经营管理模式。
在人民网2月11日线上举办的“金台圆桌”人民战疫·企业对策共商会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将所有授课、培训业务全部转移至线上,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同时,积极开发各类平台程序,增加在线教育便捷性、趣味性。蘑菇街高级副总裁俞林茂也指出,互联网企业有非常好的基础是员工具备线上办公的能力。疫情防控期间,尝试各种线上办公工作方式,保证线上办公井然有序。
马蜂窝办公室每天进行消毒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已经把杀消工作作为了“标配”。马蜂窝员工对记者表示,公司每日安排专业消毒公司定时对办公区进行地毯式喷洒消毒,保洁人员每日对公司进行四次常规消毒,每两小时一次通风,保安人员在办公区各入口进行体温检测。不光自身做好杀消工作,一些平台企业还指导商家进行有效防控。爱彼迎方面表示,相关房东培训课程已落地并正式上线爱彼迎房东学院,首批系列课程覆盖逆境下房源运营、房东沟通技巧和房源消毒防疫等房东目前最为关切的领域。
顺丰员工在疫情期间进行处理快递
此外,对于类似物流这种无法完全在家办公的行业,一些企业也在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工作模式。顺丰快递业务在疫情期间一直正常运营,在同城配送服务上,顺丰同城也在262个城市全程值守,为居民生活提供服务保障。顺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为已复工人员提供了多项保障,比如为小哥提供防疫物资配置、快件交件消毒,要求小哥必须戴口罩、不握手,与人交流1米远,全国网点防疫消杀,进入场地及开工前的健康检查等。此外,为了业务能正常运行,还启动了线上招聘,通过线上面试、线上入职等方式招用新入职人员到岗;并努力拓展其他渠道,通过业务流程外包、临时人员、共享用工等社会人力资源进行补充,让复工更加顺利有序。
制造业、服务业复工有难度 企业积极求变
相对于能够实现更多在线办公的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复工的难度明显更大,所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更加凸显。
吉利汽车生产线
以汽车产业为例,汽车生产的核心特征是产业链长,供应链的衔接极其重要。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此次疫情对零部件企业是一个考验,建议整车企业要给零部件企业更多的支持,协力共渡难关。吉利控股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会让今年的车市开局较为困难,对一季度车市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不管是生产或销售端,包括零部件供应链上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长期向好,疫情不会改变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疫情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市场形势和用户需求,线上线下结合发展成为汽车消费新趋势。用户将更加关注安全、健康、环保等配置,车企也会深挖用户需求,从而全面带动相关配置普及率的提高。”
疫情期间,零售业受到的冲击同样不小,复工难度较大。传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一铭表示,零售门店由于疫情原因而无法正常营业,在武汉地区非常普遍,情况严峻。“以我们零售行业来说,工厂、经销商、门店、员工等硬性成本在正常时期都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在如今整个行业近一个月营业额几乎为零的情况下,这笔开支则成为了压垮每一家零售企业的稻草。”谢一铭建议,希望政府能为疫情严重地区企业提供正常的物流服务,让企业在无法进行线下经营的时候能正常的在线上营业,从而弥补由于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出台相关的减租、降税和缓交社保等利民政策,降低疫情严重地区企业的资金压力,熬过这段非常时期。爱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荣明则认为当下复工面临的难题集中于多个方面,首先爱慕企业涉及的销售区域较广,其中湖北、河南等疫情严重地区员工返岗时间不确定;产品销售受阻,工厂生产订单完成即变成库存;企业加工订单取消,加工费收入骤减;口罩等防护资源有限,企业紧急转型部分生产线用于生产民用口罩,但是设备、原料急需协调等。
同样在本次疫情中经受复工考验的,还包括旅游业。疫情之下,团队游暂停、大量景区关闭,让旅游业瞬间“入冬”。但随着全国各地陆续开始上班,旅游人也迎来了特殊的“复工”:携程、马蜂窝、众信等都开始“练内功”开放多门培训课程,同程国旅接入咪店SAAS系统,将数千名旅游顾问“升级”为电商达人……巅峰智业创始人刘锋博士表示,中国仍有最大规模的市场容量,此次疫情恰恰可以引发更多的思考,调整产品结构,创新商业模式,提升文化科技内涵。同时,刘锋建议,政府应积极考虑编制促进夏季或秋季旅游业的振兴计划。增加旅游发展资金,给予更多的财力支持,以拉动消费促经济发展。
餐饮业是另一受到疫情直接影响的行业之一,各类聚餐、婚宴等取消,大量餐饮门店停业。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中指出,相比去年春节,今年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成都小龙坎控股集团执行董事、副总经理李硕彦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很大,因为闭店歇业相当于自断筋脉,没有了顾客,意味着每天的现金流很大程度上是只出不进。据悉,因疫情闭店,小龙坎火锅已第一时间上线外卖平台并推出了外卖火锅,外卖业务环比增长350%。对于餐饮企业复工目前所需要的支持,小龙坎火锅方面指出,期望政府可从社保公积金减免和缓交、餐饮门店房租减免、银行贷款及贷款政策、餐饮行业门店恢复开业等方面进行帮扶;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地出台救市计划,刺激餐饮服务业消费。
跨界合作 企业互相帮扶为复工潮保驾护航
近日,“共享员工”成了热词。盒马鲜生与青年餐厅、云海肴、西贝等餐饮企业的跨界合作让不少本已进入“吃土模式”的餐饮从业者一下有了“新工作”。“我们最需要的是人手,所以我们和西贝等餐厅企业对接,让更多闲置餐厅的员工加入到我们门店来。我们会给予相关培训,然后让他们做一些分拣货物的工作。”盒马鲜生相关负责人马春茂表示。据了解,已经有超过20家餐饮企业的1200余人,加入盒马临时用工队伍。
随着各地陆续复工,外地务工人员陆续返回原工作城市,“居家隔离观察”成为员工返岗的前提条件。针对许多企业无宿舍或集体宿舍无法达到“个体居家隔离”标准的情况,目前一些相关企业则开发出了相关业务,助力员工返工前的居家隔离住宿需求。美团方面表示,美团酒店已正式上线“返工安心住”专题,携手铂涛、华住、如家、锦江、东呈集团等众多酒店商家,提供特殊时期的安心暂住之所。目前,该活动已覆盖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重庆等200多个城市。华住集团则表示,即日起,华住在旗下覆盖全国400多个城市的几千家在营酒店推出“安心净享专属房”服务,保障企业员工安全复工。同时,这些专属房也将严格执行防疫部门相关规定,对酒店所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清洁,保障宾客和员工健康安全。
对于餐饮业,复工的同时也在支援疫情前线。村上一屋方面表示,目前除了做好企业的防控外,还为北京市定点医院免费送餐。据介绍,在梳理门店出餐能力后,村上一屋计划首批为北京市定点医院免费提供每天300人份单价68元的套餐,首批将持续15天,共计送出套餐4500份。“谢谢!谢谢你们”是这些天以来,送餐员听到的最多的话语,也是送餐员说出最多的话。
资金压力是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最大危机,一些金融、保险机构对此也在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推出了相关帮扶政策,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其中,美团启动商户帮扶举措,美团生意贷联合光大银行、江苏银行共同为云海肴、周麻婆分别提供1000万元贷款。浦东银行为西贝提供了1.2亿元贷款。此外,记者了解到,面对疫情冲击,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经营压力剧增,复工也面临危机。对此,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联合推出了多项特殊措施,包括减免平台商家经营费用、提供免息低息贷款、开放灵活就业岗位、补贴快递物流、提供数字化服务、支持远程办公等,扶助中小企业应对暂时的困难。其中,记者从支付宝获悉,为降低小微商家的经营风险,支付宝保险平台开始为复工的小微商家免费赠送“营业中断险”。来自四川的大卷告诉记者,他在自贡经营一家冷吃兔淘宝店,春节去菲律宾旅游期间得知国内疫情,便在第一时间为自己的店铺领取了“营业中断险”,“小本生意抗风险能力弱,希望能减少一些后顾之忧。”业内人士认为,小微商家是国民经济的毛细血管。疫情之下,互联网平台给小微商家提供健康和复工的保障,可以双管齐下降低他们的经营风险,助力疫情中的经济和消费良好运转。
线上办公、转变模式、加强防控,各行各业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疫情期间积极恢复运营的新思路。2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按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继续加强精准防控,推动有序复工复产。不论是新技术、新方向,还是新模式、新业务,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企业不会被疫情打垮,中国的经济也依旧会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继续迈进。(本文图片均由受访方提供,李昉、王紫、刘佳、张文婷对此文亦有贡献)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