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名录再添新成员 太极拳申遗成功
2020-12-22 14:33:07   来源:小二黑看娱乐 企鹅号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中国再添2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项分别为: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以及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如今中国可是拥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更是世界第一。

自2004年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都在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至今,我国共有42个项目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7个项目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4个项目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个项目入选优秀实践名册。

太极拳

而说起太极拳的创始,其实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太极拳创自陈王廷”,明朝初年,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从山西移民到此,便带有家传武术,为了保卫桑梓,村里成立了武学社,明朝末年,陈氏第九世陈王廷,依据祖传拳术,吸取民间诸优秀拳种之精华,结合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创编了一种新的内功拳种,按阴阳转换之意取名太极拳。

另一种说法就是,张三丰创建了武当派,创始了内家拳,太极拳作为内家拳之首,尊称张三丰为祖师,是一种自然归属,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开中国“内家拳”之先河,其后发展出“太极十三势”,为太极拳的原型,后发展成为武当太极拳。

1949年之后,被国家体委统一改编,作为强身健体之体操运动,表演,体育比赛用途,中国改革开放后,部分还原本来面貌,从而再分为比武用的太极拳,体操运动用的太极操和太极推手,传统太极拳门派众多,常见的太极拳流派有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派别,各派既有传承关系,相互借鉴,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呈百花齐放之态。

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月,国家确定太极拳为申报项目,太极拳开始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9月,太极拳完成申报,与中国的其他项目共计35项报送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后因全世界仅申报115项,中国申报项目相对较多,联合国评委指出:包括太极拳、少林功夫、京剧、中医针灸、皮影戏、珠算等在内的12个项目,定义上需要修改,太极拳遗憾地与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擦肩而过。

2009年9月,太极拳再次申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科文组织又限制申报数目,当年只准报两项,文化部最后确定申报了京剧和中医针灸,太极拳又被搁置,之后,“教科文组织又规定每个国家一次只能报一个项目”,2011年,我国申报了皮影戏,太极拳又被搁置,2013年,我国申报了珠算,太极拳再次被搁置,2020年12月17日,太极拳终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拥有600多年的历史,通过一系列祭祀仪式以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自15至17世纪形成以来,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送王船传递着人们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送王船被中马两国的相关社区视为共同遗产,是中华文化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传播与交融的生动例证。

2011年,送王船进入中国国家级非遗项名录,2013年,送王船进入马来西亚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成为属于中马两国人民共同的文化遗产,2020年12月17日,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经审批通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对此,小编想说一句“十二年,六次申遗,太极拳终于申遗成功了”,这一路走来确实太不易了,被搁置了这么多次,对于送王船,小编也属于是第一次听说,不过这个活动确实挺有地域特色的,我们也确实应该对申遗更为积极,这样最起码可以避免被其他国家抢占。

下一步是不是应该将“水墨画”以及“汉服”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呢,中国需要申遗的太多了,省的某些人又要钻空子,毕竟现在某剧的古装都开始逐渐向汉服靠近的趋势了,容易造成多年后假的就变成真的了。



[责任编辑:ruirui]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联系QQ(992 5835),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