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诊11年,睡眠障碍诊疗中心门诊量从一开始的年均几千人次,飙升到了去年的近8万人次。”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睡不着、睡不好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昨天,浙大精中(杭州七院)“良好睡眠,健康同行”义诊活动现场,不少市民赶来咨询。
“睡不好觉,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病。”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副院长毛洪京认为,睡得好是健康的标志,睡不好可能是疾病的征象,除直接影响情绪外,还会间接诱发各类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疾病,甚至癌症等。
睡眠被剥夺,40岁以下患者占比近半
2011年,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落户浙大精中(杭州七院)。
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发作性睡病等,是近年来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接诊最多的问题。
“去年门诊量达近8万人次,说明百姓对于睡眠障碍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毛洪京感触很深,以往大家睡不好觉,通常不会想到去医院看看,如今因为睡眠问题主动来求医的患者正逐年增加。
根据浙大精中(杭州七院)近年来的数据统计,睡眠障碍诊疗中心接诊的患者出现了几个新特点——
“就诊人群年轻化。以往就诊患者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如今,40岁以下的睡眠障碍患者占比40%—50%,其中青少年患者又占了三成。”毛洪京提到,年轻人学业压力大,加上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社交活动增加等,导致睡眠被剥夺,出现睡眠障碍者越来越多。
此外,失眠后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数量也在增加,一半失眠患者存在焦虑情绪,1/4患者伴有抑郁症状,剩下的1/4患者存在药源性失眠等问题。
“随着对睡眠的关注,不规范使用药物,导致出现睡眠问题的患者比例有所增加。青少年嗜睡、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患者也多了。”毛洪京总结。
睡不着睡不好
别长期服用褪黑素
睡眠障碍反复发作,会带来强烈的躯体不适,引发各种疾病。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医学睡眠科主任余正和提醒,当失眠症状每周出现三次、持续一个月,就应该及时入院就医。最近,他一直在跟踪治疗一位被失眠困扰的二孩妈妈。
36岁的钱女士是一名企业高管,九年前生完二孩后,她开始出现入睡困难。晚上睡不着,白天做什么都无精打采。
“当时,她吃了很多保健品和药物,断断续续治疗,但失眠问题一直没有好转。夜间只能浅睡两三个小时,到我这里来看病时,症状已经很严重。每天一到晚上就害怕,还出现了心慌胸闷,甚至惊恐发作。”余正和检查评估后,确诊钱女士患上了慢性失眠,建议她参加为期六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每周一次线下团体治疗,改变错误的行为方式,同时配合服用安眠药来改善失眠。
“这样的女患者很多,因为前期没有规范连续治疗,加上生育后激素水平波动,导致疾病进展。”余正和提到,去年,共有1100人次参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只有找到原因,才能“治标”又‘治本’。
如何保持良好睡眠?余正和呼吁大家一定要规律作息,在固定时间睡觉、起床,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疫情期间,尤其要调整心态,适当运动。失眠的人不建议午睡,运动尽量在睡前4小时完成。
“生活中,许多人没有把慢性失眠当回事,其实,只要失眠影响到了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就应该入院就医。”也有患者长期自行服用褪黑素,余正和提醒,褪黑素属于内源性生物激素,虽然可以调节睡眠节律,适合夜班工作者倒时差,但只能短期服用三五天。“长期服用褪黑素,会扰乱人体本身褪黑素的释放,还会影响女性内分泌,导致月经紊乱、停止排卵等。”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55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