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清晨,天空刚下过一场小雨,哈尔滨工业大学门前的街道上还看不到几个行人。刘德文动作轻柔地从车里拿出装有韩纪信和孟尚垿两位老兵骨灰盒的两个书包,一前一后地背到身上。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韩伯伯,到你母校来啦,看一看。”
由于两位老兵并无后代,刘德文就把自己当作他们的儿子,在省台办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按照遗愿将他们的骨灰安葬在了哈尔滨。几个小时后,他又要搭乘当晚16点35分的航班到北京中转,返回台湾。
20年来,除了西藏、青海和甘肃,刘德文自费跑遍了大陆的各个省份,让200多位在台老兵魂归故里、落叶归根。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他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是差点破碎的家庭,是周围人的不理解甚至嘲笑。
但是对他而言,更重要的,是志同道合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在大陆他多了好多亲人和家人。
“做这样的事令我感到欢喜,我心甘情愿。”
刘德文在韩纪信的母校门前 图片由抖音寻人提供
01 从银行高管到“灵魂摆渡人”
刘德文出生于台湾省屏东县高树乡,父母都是农民,他印象里小时候家里穷得连学杂费都拿不出来。但他是个肯吃苦的,经过一步一步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家银行的高管,薪水可观。
如果按照故事原本的走向,他在未来很有可能获得世俗眼中的“成功”,不过30岁的一次搬家,让他的人生迎来了最为重大的转折点。
1997年,刘德文搬到了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社区,这里是上世纪40年代从大陆迁徙到台湾的老兵们的聚居地。社区分为两部分,已经成家老兵所在的,叫做“眷村”,而独居老兵所在的地方则被称为“宿舍”。到了这里,原本就热心肠的刘德文很自然地加入了社区义工的队伍,每逢周末,他都会帮老兵打扫卫生,或是唠唠家常。由于这些来自大陆各省的老兵乡音都非常重,有时候刘德文还会充当“翻译”,到医院帮大家和医生沟通交流。
透过老兵们的回忆,他仿佛看到了海南波光粼粼的海面,爬上了四川绵延不绝的山陵,闻到了云南的阵阵花香,感受到了黑龙江凛冽的冬风,也让他对祖国有了更深的认知。
每逢清明节,独居老兵们面朝故乡的方向跪地叩拜的场景更是令他久久不能忘怀。
那一刻,他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想家,非常想。
他们一遍遍地讲述和回忆,其实是更怕自己会忘记。
刘德文在祥和里社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98年,刘德文被选为高雄市左营区祥和里的里长,类似大陆的社区主任,也正是出于对老兵的熟悉和理解,2003年,当第一位找上门的老兵提出希望他在自己去世后帮忙把骨灰带回家乡时,刘德文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这之后,他又陆续做过很多次同样的事,路途所有花销均为自费。直到35岁,他决定从银行辞职,专门帮助离世老兵“回家”,这时,妻子的不满情绪爆发了。
每天大小不断的争吵依然无法让妻子理解,究竟是什么,可以让刘德文放弃大好的前途去帮一群不相干的人。女儿才7岁,儿子也只有1岁,以后家里的经济来源又该怎么办?
无奈之下,刘德文请求妻子和他共同走一次“回家”路,希望妻子能通过亲身感受而回心转意。
2005年,夫妻俩共同送一位山东籍老兵的骨灰回家。远远地,他们就看到一位老者在村口等待着他们,老人已经90多岁了,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哥哥。看到刘德文真将哥哥的骨灰带了回来,他颤抖地接连跪了三次。
“我当时也不明白这三跪的含义,后来他说,第一跪,感谢你把我哥哥带回来。第二跪是迎接哥哥回家。第三跪,你是我们家几代人的恩人。”
转过身,妻子早已哭成了泪人。
回程的大巴车上,妻子对刘德文说:“你继续做,小孩子我来养。”后来,也正是由于妻子的支持和父母的不时帮衬,刘德文才得以让更多的过世老兵找到家人,回到家人身边。
“我觉得物质上的财富是短暂的,精神上的富足才是最令人开心的,而且这种精神还可以传递给下一代,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02 在乱葬岗寻找过世老兵的日常
找人,恐怕是刘德文这些年来最熟悉的一件事了,为此,他也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80年代末去世的老兵通常会进行火化,登记在“忠灵祠”的几率比较大,相对来说也更好找。但如果是60年代左右去世的,基本都是土葬,放到现在也就是乱葬岗了。
据了解,台湾早期独居的老兵去世后,会被身边人埋葬在同一个地方,由于没有后人扫墓,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乱葬岗。两三千名老兵埋葬在一起,密密麻麻,坟茔间荒草丛生,有的墓碑已被藤蔓紧紧包裹缠绕。
“寻找那些没有记录的老兵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有的人可能在隔壁县,有的可能更远,往返车程都快上千公里,最久的一次差不多花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找到。而且土葬的墓穴里会有坑洞,上面又有杂草掩盖,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空。”
刘德文在乱葬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6年,刘德文在寻找一位老兵的骨灰时,不慎坠入乱葬岗一处2米多深的墓穴,身下满是破旧的砖块。但他当时一心记挂着找人,爬出来拍拍身上的土就继续工作了,直到呼吸开始变得困难才意识到情况不妙,又连忙开车到医院挂急诊,这才发现断了2根肋骨。
“我知道这些老兵离开家乡几十年了,是真的很想回家,所以不能因为自己身体的问题就延误。”
为了能尽快将老兵的骨灰送回家乡,刘德文只在医院住了7天就坚持出院。担心父亲伤势未愈不能负重,当时年仅16岁的儿子便主动提议要和父亲一道,共同送“爷爷”回家。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刘德文的工作方便了许多。每次再走进乱葬岗,他都会用手机拍下墓碑,回来后交给妻子和女儿帮他整理成资料档案,清晰标注上这些老兵的籍贯、姓名、出生和死亡时期等,方便后续检索。如今,他已经整理出6000多位老兵的资料。
20年间,刘德文跑遍了台湾省近百处的灵骨塔、乱葬岗和寺庙。每次寻回骨灰,他都会先接到自己家“住”上一段时间,而在坐飞机、住宾馆的时候,他也一定会给送归的老兵骨灰买一张机票、留一张床。
“很多人问我害不害怕,我一点都不害怕,因为我把他们都看作自己的父亲。既然是父亲,我就一定要把他们带回家。”
不过这样的做法也遭到了许多身边人的质疑,为什么明明自己的父母还健在,却跑去当别人的孝子?刘德文笑着回答说:
“我问过我的父母这个问题,他们觉得我正在做的是一件好事,还叫我多出去帮人家做这些事。所以我也一直对我的儿子讲,我们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着孝道和善行的理念,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留存下来的美好传承,身为中国人的一分子,我们就是要传承下去。”
03 这是他第4次来到哈尔滨
说起哈尔滨,刘德文并不陌生,毕竟,这已经是他第4次来到这座城市。
2004年,他所在的祥和里社区有一位来自哈尔滨的88岁老兵,时常念叨着想家。刘德文不忍心看老人难过,就在那年冬天将老人带回了哈尔滨。
“我第一次来就赶上了冬天,真的太冷了,那时候才发现原来台湾的外套是不保暖的,回家后就重感冒了。后来因为这位老兵生病比较严重,所以半年后我又飞过来,把他接回去养病。”
2013年,尽管刘德文已经竭尽所能悉心照料,但是老兵的身体依然每况愈下,于是他再次将老人带回哈尔滨,让老人能够在儿孙的陪伴下,不留遗憾地走向人生的终点。
第三次,他将一位来自双鸭山的老兵骨灰送回了家,第四次,也就是这次护送韩纪信和孟尚垿二老的骨灰了。“孟尚垿伯伯是跟着韩纪信伯伯到台湾去的,他年龄比韩伯伯小10岁左右。两个人来到台湾以后都没有后代,也没有组建家庭,孟伯伯亡故以后就是由韩伯伯帮他办理后事的。韩伯伯生前一直念叨着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哈尔滨,我这次来,就是要完成他一生的心愿。”
刘德文带韩纪信和孟尚垿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落地
而就在10多天前,刘德文再次收到了来自哈尔滨的寻人请求。
寄信的是一位73岁的奶奶,她受自己的妈妈和大姨嘱托,一定要找到自己失散已久的舅舅。收到信件的刘德文没有丝毫耽搁,花了三天最终在台南市的乱葬岗找到了。“接下来我会协助她做一些亲属关系的公证文书,如果很顺利的话,差不多一、两个月,这位长者就能够回家了。”
公共交通的快速发展让刘德文的“回家”路变得愈发快捷。过去,一出远门对于家人来说就等于“失踪”,绿皮火车坐个两三天也是常有的。不过如今,仅从2月份开始,他就已经送6位老兵回到了故土。这次回到台湾休息一周后,他马上又要动身去福建、南京、广东、山东、贵州……
“我不辛苦的,因为还有30多位长者在等着我带他们回家。”
对于刘德文来说,外人眼中值得称颂的行为不过是出于他的一腔情愿,甚至第一次有媒体报道采访他,已经是在他从事这项事业9年之后。起初,他并不想借机宣传自己,可后来听说有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媒体知道他,从而有机会找到自己失散的家人,他便慢慢地接受了。每当看到家属们因失而复得流下激动的泪水,每当台湾发生地震手机里的问候电话响个不停,他就知道自己这条路没有选错。
“我们两岸本来就是一家人,现在我在大陆更是多了好多家人,我真的感到很快乐,很幸福。”
两岸一家,心源相接;咫尺海峡,隔不断血脉亲情。
愿每一位离家的老兵,都能看上一眼家乡;愿每一位离开的老兵,都能找到回家的路。(记者 王林曦)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