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热点 >
滨湖“现象级”院所经济:一场知识变现的盛宴已入佳境
2023-09-01 08:21:57   来源:腾讯网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个城区提出要发展“院所经济”,难度相当大。


(资料图)

这意味着不仅要有高浓度的科研院所的聚集,还要推动这些大院大所与成果转化相结合,否则“院所资源”就不能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红利资源。

今年5月,无锡滨湖区召开“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江南大学、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等十家院所单位坐在一起,围绕合成生物、航天航空、智能交通等产业领域,研究拟定《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年—2025年)》,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一个板块专门针对“院所经济”出台文件,这并不多见。

但具体到无锡滨湖区,似乎又是意料之中。

坐落在湖湾区,“秀美”不是这里最瞩目的标签,滨湖区的科技实力放在全国来看也十分耀眼,整个无锡市90%的大院大所都在这里。

有面向航海领域的——

中国船舶七〇二所扛起的是“国之重器”的大旗,从“蛟龙”号到“奋斗者”号,研究所一直在从事船舶及海洋工程领域的相关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发高性能船舶。

有面向航空领域的——

中国航发动控所,这是中国航发集团所属、国内唯一的航空动力控制系统专业研究所。

航空工业雷达所,上个世纪90年代从四川内江搬迁到无锡,是我国最早组建的唯一的机/弹载雷达专业研究所。

有面向微电子领域的——

中国电科五十八所,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究、开发、生产的国家重点骨干研究所,拥有集成电路设计、制版、工艺、测试、封装的完整配套能力。

有重大科创平台——

江南大学江苏省人工智能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这些科研院所的“聚集浓度”有多高?

无锡滨湖一半以上的面积是水,剩下的面积四分之一是山,然而就在这自然山水中,拥有省部属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个,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22项,省级科学技术奖104项,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76.35%,无锡市第一。

最近,中国工程院刚公布了2023年的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无锡叶聪、金征宇、王兴国等6人入选,其中大部分候选人都位于滨湖区范围内。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科研院所在这里集聚?

有历史原因。

滨湖区很多院所实际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左右就落成的,这些大院大所相继落地后,也会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逐步吸引更多的院所落地这里。

也有现实因素。

从2021年开始,滨湖启动实施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谋划创新“五湾五城拥湖发展”功能区布局,出台实施产业空间“3·3·3”战略、“1+N”现代产业政策体系等一揽子工作意见。近两年来,滨湖产业增势更稳健,“科创+产业”勾勒现代化湾区最美形态的趋势越发明显。

现在的滨湖,尤其需要大院大所继续赋能,形成更高质高端高新的现代产业促进体系。

而经过多年深耕,我们注意到,滨湖区科研院所在计算机系统、航空电子、船舶动力、智能交通等行业中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其中计算机系统、载人深潜器等10余项处于国内顶尖水平,船舶动力系统、热能电力等超过30项名列前茅,强大的“院所经济”,成为滨湖区经济发展的潜在新增长点。

那么,先进的科技,怎样来为本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这一点滨湖区做得极为细致。

为真正把身边“富矿”转化为区域发展的红利,滨湖区针对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六〇七所、七〇三所无锡分部、江南计算所等4个院所经济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组建了工作推进专班,持续跟进解决院所发展难题。

针对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合作不够紧密的问题,滨湖区创新性推出“湖湾院所联盟”,凝聚人才力量,吸纳科研院所的行业科技型领军人才120余名,并通过科技副总团项目选派一批高校院所中具有研发和资源整合能力的专家、教授前往民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手把手”指导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打通科研到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年初,“湖湾院所联盟”发布3.0版本,全力为院所和滨湖民企的联合技术攻关牵线搭桥。

3.0版较之前的版本,更加突出科研院所的信息共享,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技术需求,开展院院、院企相结合的技术攻关工程,努力让一批国际、国内领先技术和成果加速落地。

现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最显著的院所之一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不仅孵化了“5G射频第一股”卓胜微,还有慧易芯、沐创、源清动力等130多家高科技企业,微纳电子与系统芯片、集成电路创新服务平台、能源物联网等37个研究中心相继落地。

这就是“院所”+“经济”所带来的1+1>2的效应。

在大院大所落地后,企业的连接也变得越来越紧密。滨湖区政府会利用科研院所开放日的契机,定期组织一些与产业链适配的企业走进院所,进行项目对接。

随着联系的加深,现在这个“圈子”变得越来越活跃了:一些企业的产品也能“反哺”给院所,比如滨湖有家做新材料的企业,他们的产品就用到了六〇七所的一些设备上;另外,这些大院大所的技术平台也对企业更加“开放”,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的医疗设备,就为滨湖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在提供技术支持。

可以说,无锡滨湖区所打造的院所经济是“现象级”的,而产生“现象级”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院与院之间,院与企之间的双向赋能。

一个数据:2022年,滨湖区“院所经济”入库税收同比增长11.5%,2023年1-6月入库税收已达3.84亿元,同比增长达143%。

说了这么多优势,那如今滨湖区在大院大所科研成果转换上还有没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滨湖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我们,下一步,政府还要给“院所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新动能。

“院所的科研人员并非不想做成果转化,一方面科研人员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成果转化路径不清晰。如果没有一系列有激励性的政策引导,科研人员自身可能不太会有强烈的成果转化想法。”

第一,滨湖区会优先做好大院大所的资源保供工作,比如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载体,让他们有空间去搞研发;第二,政府也会进一步和院所之间保持一定的沟通频率,掌握院所研究的最新动向。

我们细读了一个月前制定出台的《滨湖区院所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2023-2025年)》,实施意见主要分两条路走:

一方面支持院所围绕国家战略开展科研,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

另一方面鼓励院所与地方产业深化合作,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并重发展、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这份实施意见其实就是下一步“院所经济”发展的路线图——

从支持国家级科技平台建设、推动产业化项目落地、加快总部企业招引、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等15个方面布置了重点任务,而且任务非常明确。

就拿推动产业化项目落地来说,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

要优先保障院所产业化用地需求,加快推动七〇二所深远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二期)、航空工业雷达所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七〇三所无锡分部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江苏电子质检院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基地、公安部交科所国家智能汽车交通运行安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目标到2025年,滨湖区新增高校院所50亿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1个,10亿元重大投资项目3个以上,引进或孵化产业化项目50个以上;院所经济入库税收超8亿元,对地方贡献年均增长率达25%。

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在环太湖地区打出一张世界级创新湖区的“焦点牌”已经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江苏“十四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强化沿太湖地区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建设世界级生态湖区、创新湖区,毫无疑问这也是滨湖的目标和追求。

地处环太湖核心区域的无锡滨湖,既要“保生态”又要“保经济”,“科技创新”一定是滨湖发展的灵魂,也是其一直以来的“禀赋气质”。

未来这些“宝藏资源”如何以乘数效应继续发展,迸发出新的创新活力?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将如何在科技引领上再攀高峰?我们期待着滨湖书写出更加精彩的故事。

奔流公告 

大调研时代开启

奔流财经社联合国内高端智库

正在启动“调研长三角”活动

针对长三角城市、产业、

企业、园区、开发区

进行定制化高端调研

策划年鉴、蓝皮书出版等

关键词:


[责任编辑:ruirui]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