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是什么意思?
积极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融资进行国家基本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引导、促进和支持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扩大内需,使国内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是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必要前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
积极财政政策的特点:
1、阶段性
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我国需求不足、投资、出口和经济增长疲软、金融危机影响加剧的特殊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分阶段或暂时适度扩张的政策。也可以说,这是在国内经济有迫切需求、政策实施现实的条件下做出的有条件的政策选择。就是说,虽然国家财政收支形势比较严峻,但在银行有很多“存差”的情况下,有富裕的资金,企业由于约束机制的加强而对贷款持谨慎态度等。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大国债为重点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可以达到扩大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一旦这种政策环境发生变化,财政政策的选择就需要单独考虑。
2、定向性
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完全到位、企业机制转变尚未完成、体制与结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实施全面扩张的财政政策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实施有利于增加投资、开放市场、扩大内需、调整和优化结构、促进体制改革深化的财政政策,即应实施定向财政政策。有鉴于此,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选择了调整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和产业,带动效应、注重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向。
3、复杂性
扩大内需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的运用就其本身而言,并不局限于扩大财政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而是以扩大需求为重点,注重多种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体现了政策的复杂性。
积极财政政策调整因素:
1、市场和消费替代
也就是说,当前财政货币政策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刺激最终消费需求上,逐步减少经济增长对扩大政府投资规模的依赖。在这方面有很多措施可以选择,比如有序推进银行消费信贷;适当提高财政支出比重,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财政转移支出数量;有效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村和农民收入,为发展巨大的农村市场奠定基础等。
2、私人和企业投资替代
社会资金总是流动和相互转化的。为了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除了提供一些主要依赖国家财政投入的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外,增加私人和企业投资可以为政府及时撤回投资创造条件,以刺激经济增长。在这方面,中国潜力很大。同时,只要引导好,政策得当,也有可能激活我国巨额储蓄存款和热钱的利用机制。再比如充分利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经济手段,充分调动和吸收社会资金在社会基础设施、高科技产业和房地产开发方面的投资。
3、出口需求替代
尽管国际经济形势动荡,不确定因素众多,但中国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加强结构调整、完善政策激励、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所产生的能量不容低估。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引进外资的成就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联系邮箱: 58 55 973@qq.com
关于我们| 客服中心| 广告服务| 建站服务| 联系我们
中国焦点日报网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5074号-20,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